不敢怪九少爷,只敢怪程卿,用恶狠狠的眼神盯着程卿的船。

    荣九身边的小厮来探口风,问九少爷何时才会启程离开码头。

    “姑奶奶又怀了身孕,若不是老太君过寿,九少爷也不会离开淮安回扬州去,眼下已是耽误了,再不启程,哪里还赶得上老太君的寿宴……”

    小厮愁眉苦脸。

    没赶上老太君的寿宴,老太君时候肯定不会怪九少爷,九少爷是不会有错的,错的都是九少爷身边伺候的下人。

    小厮惴惴不安,瞧九少爷的样子,是要继续追着姓程的官儿跑咯?

    有什么好追的呀,姓程的官儿要去淮南赈灾,淮南的长巾贼很是厉害呢!

    小厮咬牙:“不能让九少爷去淮南,九少爷要有个三长两短,咱们一船人都没有好下场,九少爷只听姑奶奶的话,咱们得给淮安城报个信儿!”

    九少爷肯定会怪小厮自作主张,嫁去石家的姑奶奶,却会嘉奖小厮的忠心。

    程卿一行人往码头上搬粮,码头很热闹,荣家的大船上有好几十人,偷偷离开一个荣九也不易察觉。

    两万石粮食,走运河只要几十艘船,走陆路,需要的人力骡马就多了。

    顺着淮河继续往西是最省事省力的路线,然程卿从水运换陆运,除了淮河水位变浅,更重要是继续走淮河已经很不安全,上面的河段有一段在长巾贼的控制中,沿着淮安继续逆流西行,就真是给长巾贼送粮了。

    当地的官府已经在尽力协助程卿,到了第二日傍晚,才有百姓们带着自家的骡马和牛等牲畜过来帮忙运粮,这也是百姓们服役的一种方式,不干运粮的活,仍有其他徭役在等着他们。

    大多数带着牲畜来拉粮的百姓,还给牲畜套着板车,一车能装几百上千斤,没牲畜和车的只能靠人力背,到了第三天,浩浩荡荡的来了有两三千民夫。

    没几人是自愿来的,淮南逃出来的流民到处都有,老百姓们也听到了长巾贼残暴的消息,现在去淮南多危险啊!

    可服役这种事,不看他们是否愿意,只要官府征召,他们就必须来。

    不想来的就掏银子免役,掏不出银子的,只有硬着头皮去淮南走一趟。这些民夫帮忙运粮,不仅没有报酬,出发时还要带着自己和牲畜要吃的口粮。

    程卿心里挺不是滋味。

    可也没有她自掏腰包付给这些民夫们报酬的道理。

    她要干这种事,就是博‘贤名’,当地的官员会讨厌她,皇上也不会表扬她,就是运粮的民夫们,拿到报酬估计也战战兢兢的,怕程卿给的是买命钱,征集他们去淮南送死呢!

    当一件事不合时宜时,最好就别自作聪明去做。

    运粮不能出差池,程卿只有硬下心肠做好自己的事。她让人登记了每个民夫负责的粮食斤数,等运到目的地要一一过秤称重,谨防有民夫偷偷藏粮!

    两万石粮食转陆路,连夜加班加点,也是直到第三天傍晚才启程。

    这期间,荣家的船一直静静停靠在码头没动静,程卿再未见过荣九,却知这人多半与她猜测的一样,想着扳回一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