宿舍院子的那个小铺子开张了,方台和江路把牌子挂到门上。

    路过的人们停下来看热闹:“陶瓷,三法工坊又开了一个陶瓷铺子。”

    “这个铺子买什么?”

    “走,进去看看!”

    曹闺接下了崔老板的单子,并多烧了一个托辊,陈放在铺子的一角,与它一起摆放的,还有一个陶瓷轴承样品,一把陶瓷刀具样品。

    还有很多生活用具,比如陶碗、陶杯、陶瓮……

    一个客人指着方台腰间问:“这也是陶瓷的?”

    “是。”方台把腰间那个古朴的梨形陶器解下,呈于手上,他正准备介绍,身边不知何时多出来的老先生先开了口:“这是埙。”

    当曹闺把第一个埙烧出来后,方台才知道世界上原来还有埙这个东西。

    “这是一种乐器,”那老先生明显对此分外好奇:“小伙子,你会吹奏吗?”

    方台窘迫地摆头,他哪有条件会这个。

    “你们店里,还有卖吗?老夫倒是想要买一个来,原先那个摔碎了,至今已许久没有再碰过。”说罢,老先生惋叹后又道,“我看你手里这只挺不错的……”

    方台没想到,第一个要卖出去的,是小师妹顺手烧的乐器:“还有多出的两只,这不一定能吹得响啊先生,我这只就没声的。”

    老先生笑了笑:“不打紧,不打紧,吹不响看看也好。”

    “那好吧,实不相瞒,这埙是我师妹顺手做出来玩的,”方台到后台给他拿了一个,“送你吧,我们也不知道这东西怎么卖。”

    “多谢。”老先生也不推辞,接下了那只埙,“在下问渠书院院首,张靖之,来日再会,告辞。”

    “院首?”

    “老先生是前翰林出身的张靖之啊!”路人道,“原来他辞官后,来了我们县!”

    翌日,张靖之拿来了一册关于埙的书籍:“听闻三法工坊乃墨家据点,你们打造乐器,不会与墨子的《非乐》相违背么?”

    张靖之名望在前,只能是身为三法工坊负责人的裴端接待他。

    裴端丝毫不惧这位儒学大家的取笑:“哈哈!先生所言差矣,祖师在《非乐》之中也有提及,‘中民之利,亦若此,即我弗敢非也’,莫非张老先生不觉得自己是民?仅仅是一名儒生?”

    裴端提他的儒子身份,也是在用《非儒》回敬,礼尚往来。

    张靖之大笑:“墨子有理。”

    江桥找到曹闺时,小师妹正在食堂找吃的:“问渠书院的张靖之院首前来拜访,他想送你一册自己手抄的关于制作埙的书,他和大师姐正在会客厅说话,让我来喊你过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