追梦小说屋>青春都市>天命相师 > 269.第269章 0269 炼丹遗址
    《周易参同契》被誉为“万古丹经王”,但是这本神书却因为某些原因而语焉不详,现在流传下来的版本虽然也是魏伯阳的亲传,但是里面很多东西都是似是而非,顾左右而言他。

    这并非是魏伯阳水平有限,表述不清,恰恰相反,魏伯阳是个学识非常渊博的人,称之为当世大儒也不为过,但是这《周易参同契》却是丹术、经术的集大成者,流传出去恐被坏人得到会有不测之祸,所以,魏伯阳就用他的学识把当初成卷的初版《周易参同契》重新修改了一下,其中很多东西他都用了自己能理解的方法,让后世去摸索,这样即使是坏人得到也需要自己去切身研究才能悟通,如果是好人得到,那就没什么问题了。

    所以,尽管这本《周易参同契》被后世的很多人都注释过,包括朱熹这样的大儒,但是却没有一个人能够通译下这本《周易参同契》。

    因为魏伯阳是个才,学问,丹道无不精通,但是后世的大儒可能对易经知之不深,精通易经的丹学又没研究过,就算有人把丹学和易经都研究过,又没有这种毅力一步步的试验,所以至今为止,仍旧没人能悟通这本《周易参同契》。

    闽清虽然是号称研究《周易参同契》的学者,但是对于这本“万古丹经王”却仍旧是一知半解。

    不过在闽清一知半解的时候,恰好遇到了降龙法剑,他预感自己的研究或许会展露曙光。

    闽清知道,历史上关于魏伯阳的记载非常少,甚至连他的生卒年月都没人知道,但是这并不代表魏伯阳是个默默无闻的人,相反对于魏伯阳,闽清甚至有种感觉,他或许真的是个成仙得道的高人。

    成仙得道,对于一个现代学者来说,荒谬至极,但是一个这么出名的人为什么没有留下他的记载?说他淡泊名利,那为什么会有后世如此大的名声?

    坐飞机来的这一路,闽清跟唐丁简单的介绍了魏伯阳和他的《周易参同契》。

    会稽山,位于浙江绍兴,唐丁和闽清到的时候,浙江省文物局派的车来接的两人。

    简短的欢迎酒会后,闽清就带着唐丁来到局长办公室,局长先给两人介绍了一个人,孟小强,也是这次考古掘工作的负责人。

    孟小强,四十多岁的年纪,中等偏瘦的身材,戴着一副大眼镜,头梳得一丝不苟,一副学者的模样。

    跟闽清和唐丁问好后,就开始介绍起这次考古掘的情况。

    唐丁自然被当做了闽清的学生,其实,看模样,看年纪,他哪一点都符合闽清学生的样子,只是一点唐丁跟闽清的学生一点不符,那就是学识。

    对考古学,唐丁的所知基本等于零。他这次来也不是为了考古来的,而是来凑凑热闹的,其实唐丁到现在为止根本就不知道闽清为什么叫自己来。

    孟小强主要介绍的是这次生的意外情况。

    会稽山,算是旅游胜地,这几年旅游资源的开一直如火如荼。不过南方的山,都是山林浓密,很多地方都是人迹罕至,所以已经开了的地方,自然旅游产业做的比较好,但是没有开的,却很少有人攀登。

    这次现的疑似魏伯阳的墓穴,其实说是个魏伯阳炼丹遗址更合适一些。由于魏伯阳的死亡时间和地点一直到现在都是个迷,所以他埋葬的地点更是无人得知,但是根据传说魏伯阳就在这会稽山一带修道,炼丹。

    当然,大家都相信传说并不是空穴来风,所以这次现的炼丹遗址大家都很兴奋,根据遗址外面的表现初步考证,这应该就是魏伯阳炼丹的地方。

    不过毕竟没有现更直接的证据能表明魏伯阳的身份,所以这一切都只是猜测。

    所以,省文化局很快的就把这次现的遗址列为本年度的重点考古项目。

    立项后,文化局很快的就组织经验丰富的考古队伍,但是在考古过程中却生了意外。

    意外是在山洞口生的,当时两名考古队员要进入这个貌似遗址的山洞,经过了一些方格,刚走了两步,墙上就射出了十几支劲箭,瞬间射穿了两个走在最前的考古队员的身体。

    其实在山洞外的石碑上,倒是有禁止擅入的刻字,但是谁也没当回事,没想到考古还没开始就生了意外,而且还死了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