追梦小说屋>历史穿越>楚行江湖路 > 第二章 逐乡十载忆难寻
    云七郎感觉天好像塌下来了。

    出门没看命历!春秋鼎盛,皇亲国戚,云卫翘楚,圣裔护卫······等等雅辞过了今天,一个弄不好,大道宽十里,我偏逆水行。饶是他养气功夫不错,也只恨平日少练了眼力,未看顾好三皇子。

    啊!啊!啊!

    看着三皇子脸上情形,再不由多想,将劲装少年一扔,上前抱拳道:“殿下,护驾来迟,您······您这下可害死属下了!”心中又暗恨云乘山,如今三殿下面相一破,圣裔之颜有损,陛下怪罪下来,自己的官途命途只怕是到头了。

    口头也不忘喝骂左右:“瞎了狗眼了?不赶紧给殿下止血包扎?一帮饭桶!”

    身后侍卫也都晓得厉害,个个如丧考妣,心中恨死了那自幼伴随三殿下左右的荣亲王府小侍卫云乘山,个个手忙脚乱为三皇子包扎起来。

    三皇子云载礼,系云帝宠妃宁贵妃所生,年方六岁,目无规矩,整日玩犬逗鸟,极推崇侠义之事,却时常倚马画驴。

    云乘山顾不得脸上高肿,爬起来脸色红里透着苍白:“三······殿下,是谁干的?”他并非无知,出了这种事情,后果只有一个,进宫行阉礼,以前不是没有先例。

    三皇子倒是满不在乎,待众侍卫为他包扎完毕,摆摆手道:“我没事,你们不用怕,出了事我担着,大丈夫······”一时忘了书上是咋说的。今天发生了这种事情,现在脑袋还乱哄哄的,这脏小子下手可真狠,自己一不小心着了道,还是学艺不精啊,颜面全失,这种事情绝对不能泄露出去,这些侍卫一向忠心,万一被父皇母妃知晓,活罪难逃,自己以后恐怕也不好过了。

    转念之间,三皇子又道:“你们将我的这些小兄弟挨个儿送回家。”接着嘱咐在场孩童:“今天的事谁要是敢说出去,别怪三哥我以后不念旧情,心狠手辣,大义灭亲,斩草除根!”

    在场的孩童早就被吓着了,忙齐声说道:“三哥放心,三哥放心······”侍卫中出来数人,将众孩童一一抱起,护送回府。这些孩童身份他们早就知晓了,路上少不得一番威逼利诱,胡乱说话是要死人的。

    人已经走的差不多了,云乘山听了三皇子说话,脸色稍安,这时才注意到地上还躺着一个,用脚踢了踢,摸了摸鼻息还有气儿,便问到:“殿下,是不是他干的?怎么处理?”

    他虽然早熟一些,自幼跟随三皇子胡闹,但毁尸灭迹这种事情还没在脑海里出现过,只是想着要不要再给这脏小子来上一板砖,看话本里说头部受到重创会失忆,这小子要是失忆了能省不少事情,自己便不用进宫当内侍了,听说特别疼。

    三皇子想着今天的事情自己也有错,这脏小子跟自己打的有来有往,终归还是输了,不过也是个不错的对手,便又吩咐道:“查清楚他的身份,也送回去吧。回来跟我说下,以后找机会收下他做小弟,是个狠人,可惜还不是小爷我的对手,哈哈······哎呦······”得意忘形之下牵动了脸上的伤痛。

    又出来一名侍卫抱起脏小子离去。

    眼见在场已无外人,云七郎“扑通”跪了下来:“殿下,属下明日恐难再见朱颜,只恨从此殿下身边人笨手慢脚······”

    三皇子不耐的摆摆手:“起来起来,一人做事一人当,摆苦样子给谁看呐,快想想办法怎么糊弄过去!”

    云乘山星眼急转,自幼跟着三皇子也看了不少评剧话本,有了主意:“宫中云卫都有太医调配的上好生肌膏,浅浅敷一层在殿下伤口处,王府中人都知晓殿下近日对梨剧感兴趣,不若殿下脸上再涂盖一层面彩自称玩耍,因为欣赏昼夜不洗,如此拖个几日,待伤口愈合洗去面彩,谁也瞧不出殿下脸上曾经受过伤!”

    云七郎一听,差点叫出一声好来,顿时感觉从地狱刚爬出来一样,刚才对云乘山的痛恨减少了不少,说道:“此举大善,生肌膏只需三日便生足效,乘山小子算你将功赎罪,殿下便委屈三日如何?”

    三皇子一听也拍手叫好起来:“好好好,乘山你果然聪明,嗯嗯······我就扮盗侠吧!快去给我找一个梨苑的彩娘来给我画彩!”

    这盗侠可不是传奇话本里的杜撰之人,却是实实在在的人物。此人无人知晓来历,世人只知其轻功了得,乃是流连天下之间的侠盗,极喜窃富救贫,从不伤人性命,云朝府衙多次派人潜捉未果,因此名声大噪。三皇子之所以想扮此人,一来是为崇拜,二来是此人从不以真面目示人,每次作案必覆梨剧中名盗角儿面彩。

    云七郎仔细一想,劝道:“殿下不妥,千金之身怎以贼屈!荣亲王爷必然不许,到时事情败露,属下一家老小的脑袋只能给殿下你磕一次头了啊!荣亲王爷素崇前朝包相,每听梨剧都会点那《包相问廉》。这包岑肥头大耳,面黑肤白,殿下如今······脸上尚肿,涂以重彩方不为旁人看穿。依奴才之间,殿下还是屈扮包相稳妥一些······”一旁云乘山也觉得有理,同劝不休。

    三皇子哀叹一声,不乐道:“罢了罢了,依你们就是了,快去准备吧。”二人口颂称恩,一人涂膏,一人自去寻那彩娘而去。

    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