追梦小说屋>青春都市>迷航一六四二 > 124 狙杀李自成(三)
    124狙杀李自成(三)

    京师,紫禁城。

    “天佑我大明,天佑我大明啊!陛下,大喜,大喜啊!”大太监王承恩一路从殿外踉跄着跑进来,一个没站稳,抢倒在地。他索性磕了几下头,起身高举着一张奏折,声嘶力竭地喊道:“陛下,孙督师东出潼关,连克洛阳、汝州。大军所到之处,闯贼望风披靡啊!”

    “哦?”崇祯皇帝朱由检原本因为劳累而显得浑浊的眼睛,瞬间多了几分神采,他急不可耐地站起身,也不顾什么礼仪体统了,三两步蹿下来,一把抢过奏折。只是急切之间,朱由检红了眼圈,他不停地擦拭着,想要看清楚奏折上的小字,却越发看不清楚。

    然后他将奏折一把塞到身边的大臣手里,看也不看对方是谁,急吼吼地催促着:“念!快给朕念来!”

    兵部给事中时敏不过芝麻绿豆大的小官,被崇祯皇帝这么一手吓得战战兢兢,连忙领命,磕磕巴巴地读了起来:“臣孙传庭遥拜圣天子……自臣誓师东出潼关,与贼大小战数十,皆败之……贼闻臣名皆溃。臣誓清楚豫,不以一贼遗君父忧……”

    不待时敏念完,崇祯一把抢过奏章,略略地扫了几眼,而后连叫了三声好。一声比一声高。崇祯皇帝长出一口气,快步走回龙椅,待坐下来,已经是满面笑意:“王承恩,将孙爱卿的捷报与众位卿家传阅之。”看着下头一众大臣交头接耳、窃窃私语,崇祯皇帝心里说不出地舒坦。有如梦呓一般地嘟囔着:“贼灭亡在旦夕!贼灭亡在旦夕啊!”

    嘟囔了几句,他转而唤过吏部、兵部、工部三位尚书,乐呵呵地道:“三位卿家,督师驻兵豫中,屡报战胜,土寨多已招安。各镇、抚宜整旅渡河,星速赴任。规避不前者飞参重治。一面招抚流移,开垦荒芜;一面修复城池,安插民众。仍饬河北各府输輓粮草,接济督师,山西附近地方派运不得迟误,功收万全。通侯之赏,断不少靳。”

    下头三位尚书一听,齐齐愕然!怎么孙传庭不过才初战告捷,皇帝就已经准备给功臣们加官论赏了?这事儿靠谱么?

    其他两位熟知皇帝的脾气,唯唯诺诺地应了。兵部尚书冯元飙却是急脾气,当即忧心如焚地顿首说:“孙督前番出潼关,先胜后败,此乃前车之鉴!此番,贼故见羸以诱我师,兵法之所忌也。臣不能无忧!”

    兵部尚书冯元飙的话瞬间让崇祯大为扫兴。

    眼见皇帝脸色不好,一帮子大臣立刻跳了出来:

    “前番是前番,今次是今次,冯大人何故将之混为一谈?莫非盼我大明再输一阵乎?”

    “李大人所言甚是!前番不过孙督师一时大意,此番孙督步步为营,先取洛阳后克汝州,河南重镇一鼓而下。圣上又令山西协粮饷,粮草无忧则断无败给闯贼之理!”

    “兵法有云,知己知彼百战不殆。闯贼虽势大,然其不过一贼耳。如何抵挡孙督师十万陕西官军?冯大人多虑了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看着几个‘找别扭’的家伙瞬间被淹没在口水中,龙椅上的崇祯皇帝,脸色慢慢缓和,逐渐红润起来。心情大好之下,准了‘群臣’之愿,谕旨一封,勒令孙传庭从速剿灭闯贼。而后挥挥衣袖,宣布退朝。

    瞧着朝野上一群小人极尽阿谀奉承之所能,兵部尚书冯元飙恨得连连跺脚。与兵部侍郎张凤翔对视一眼,不由得摇头苦笑:“孙督……危矣!大明……危矣!”

    对于孙传庭部的出关,明廷内部存在着严重的意见分歧。皇帝朱由检幻想孙传庭部出关,将同长江中游的左良玉部合歼闯军,力主孙部尽早出关;陕西籍的一些官僚也由于孙传庭征兵征饷加重了自己乡土的负担,抱着以邻为壑的心理赞同叫孙传庭早早出关。

    孙传庭自己在冢头镇吃过败仗,明知农民军势大难敌,指望多争取一些时间练兵储饷,加强实力,尽量拖延出关的时间。其他一些大臣却内心忐忑不安,他们盘算过朝廷现有兵力主要是三个集团:辽东的军队虽然比较精锐,但抵御清兵已难以胜任,实在无法移调;左良玉部号称兵多将广,实际上畏敌避战,跋扈难用;可以用来对付闯军的唯一王牌,只有孙传庭统率的陕西官军。

    孙传庭部倾巢出动要是真能取胜,自然是如天之福;但是,这种侥幸取胜的希望毕竟非常微弱,如果孙传庭部一旦被歼,明王朝的覆灭就注定了!

    因此,兵部尚书冯元飙等大臣直截了当地向崇祯皇帝说明利害,指出孙传庭部在陕西不动的话,闯军要北攻京师或东下南京都难免有后顾之忧;如果李自成闯军打算先取陕西,孙传庭可以不脱离自己的后方基地,固守潼关,比孤军深入河南、湖广要有利得多。

    兵部侍郎张凤翔说得最为恳切:“孙传庭所有皆天下精兵良将,皇上只有此一付家当,不可轻动。”

    只是皇帝朱由检眼看闯军的烽火一天天蔓延,恨不得将它一口吞下,哪里肯听得下去?